一、設計與布局階段:遵循法規與流程
這是確保項目成功的基石,必須“兵馬未動,設計先行”。
嚴格遵守GMP/ISO 13485規范:
核心準則:藥品生產必須遵循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》(GMP),醫療器械需遵循GMP及ISO 13485標準。設計必須完全基于這些法規要求。
文件化:所有設計決策都應有據可查,形成用戶需求說明(URS)、設計說明(DQ)等文件。
合理的平面布局與人物流:
人流:入口 → 更鞋 → 一更 → 二更 → 緩沖/氣閘 → 潔凈走廊 → 各操作室。
物流:入口 → 脫包/清消 → 傳遞窗/貨淋 → 潔凈區暫存間 → 各操作室。
明確分區:嚴格劃分 潔凈區、準潔凈區、非潔凈區。通常設計為“內核-外廊”模式,將最高級別(如A/B級)區域置于中心。
人物流分開且單向:人員和物料必須有獨立的、經過凈化的通道。流程設計應避免交叉和往返。
氣壓梯度:設計由內向外、由高潔凈度向低潔凈度的正壓梯度(通常相鄰房間壓差≥10-15Pa)。對于產生粉塵或有毒物質的區域(如青霉素類車間),則需設計為負壓。
輔助功能用房不可或缺:
更衣室:必須設計為一更(脫外衣)、二更(穿潔凈服),并有足夠的空間和鏡子,確保更衣程序正確。
工器具清洗/滅菌間:用于清潔和滅菌生產用的工器具。
潔具間:存放清潔工具,需設計易清潔的拖把池和儲物架。
洗衣間:用于清洗和整理潔凈服。
二、裝修材料與結構:易清潔、不產塵、耐腐蝕
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清潔消毒的效果和車間的壽命。
圍護結構:
墻面/吊頂:首選金屬夾芯板(如巖棉、硫氧鎂、鋁蜂窩芯)。表面光滑、剛性好、不起塵、耐腐蝕、易消毒、氣密性好。絕對禁止使用石膏板、涂料等普通裝修材料。
地面:最佳選擇是PVC卷材地板或環氧樹脂自流平。必須做到耐磨、耐腐蝕、抗靜電、無縫隙、易清潔消毒。墻角必須做圓弧角(R角) 處理,杜絕衛生死角。
門窗與觀察窗:
門:采用潔凈密閉門,最好是金屬材質的,帶觀察窗。門框與墻體的接縫必須密封。
窗:采用雙層中空玻璃固定窗或密閉性極佳的平開窗,確保氣密性。
三、核心系統施工:心臟與血管
這是技術含量最高、最決定成敗的環節。
空調凈化系統(HVAC)- 系統的核心:
A級區:必須采用垂直/水平單向流(層流),風速控制在0.36-0.54m/s。
B/C/D級區:采用非單向流(亂流),但需通過合理的送風口和回風口布置,確保氣流能有效帶走污染物。
安裝:必須確保高效過濾器與安裝框架之間的絕對密封,通常采用液槽密封或機械壓緊+墊片密封。
檢漏:安裝后必須對每臺過濾器進行現場PAO/DOP發煙檢漏測試,確保無泄漏。
溫濕度控制:必須精確控制,因為溫濕度是微生物滋生的關鍵因素。通常藥品生產要求溫度18-26°C,濕度45-65%。
高效過濾器(HEPA/ULPA)安裝與檢漏:這是潔凈度的生命線。
氣流組織:
自控系統:應能自動監控和記錄溫濕度、壓差、風速等關鍵參數,并能實現報警。
電氣與照明系統:
燈具:必須使用潔凈室專用潔凈燈具,密封結構,不易積塵,易于清潔。照度需符合規范(如主要操作區≥300 Lux)。
插座與開關:采用嵌入式、密封型產品,防止積塵。
應急電源:對于關鍵區域(如無菌操作區、冷庫),需配備不間斷電源(UPS)或備用發電機。
工藝管道與設施:
給排水:管道材料應為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。地漏必須使用潔凈室專用密封地漏,防止廢氣倒灌和微生物滋生。
管線穿墻:所有穿過圍護結構的管線(風管、水管、電纜橋架)必須進行嚴格的、永久的密封處理,這是維持壓差和防止污染的關鍵。
四、施工與驗證管理
嚴格的施工管理:
清潔管理:施工現場必須設立清潔制度,不同區域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服裝。
成品保護:對已安裝的墻板、地面、設備等采取有效保護措施。
全面的驗證(Qualification)流程:
醫療領域凈化車間必須經過完整的驗證流程,以文件形式證明其持續符合預定用途。這就是著名的4Q流程:DQ(設計確認):確認設計符合GMP和用戶需求。
IQ(安裝確認):確認所有組件已按照設計圖紙和規范正確安裝。
OQ(運行確認):確認系統在空載狀態下能按預定參數運行(如風速、壓差、高效過濾器檢漏)。
PQ(性能確認):模擬實際生產操作(通常進行三靜三動),確認系統在負載狀態下能持續提供符合標準的環境(粒子、微生物等)。



